反腐倡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主题,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清正廉洁、勇于拒绝贪污腐败的官员和故事。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反腐倡廉故事:
子罕拒宝:
春秋时期宋国子罕清正廉洁,拒绝接受别人献给他的宝玉,认为“不贪为宝”。
陶母退鱼:
晋代名臣陶侃的母亲湛氏退回儿子用公物送来的腌制鱼,强调公私分明的道理。
白居易怒打行贿人:
唐朝贞元年间,白居易考中进士后,拒绝接受贿赂,公开审案,维护公正。
顾协拒贿:
南北朝时,南朝中书通事舍人顾协拒绝门生行贿,并严厉处罚。
杨震拒金:
东汉名臣杨震在赴任途中拒绝接受昌邑县令王密赠送的黄金,留下“四知太守”的美称。
吴隐之饮贪泉:
晋代人吴隐之饮了贪泉之水,却仍廉洁自律,坚持自己的操守。
杨继宗清廉:
明朝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,拒绝太监索贿,并在明英宗面前得到肯定。
王杰拒和珅戏弄:
清乾隆进士王杰拒绝和珅的戏弄,并直言“王杰手虽好,但不能要钱耳”。
刘宠“一钱太守”:
东汉刘宠任会稽太守,清廉自守,只象征性地接受了一枚铜钱。
徐有功执法守正:
唐朝徐有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,冒着极大的风险坚持法律的严肃性,制止冤假错案。
这些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员的清廉形象,以及他们对廉政的坚定承诺。这些故事至今仍被传颂,成为廉政文化的典范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