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记》中的10个经典故事概括如下:
负荆请罪
廉颇不服蔺相如官位高于自己,多次侮辱蔺相如。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,不与廉颇计较。最终廉颇感到惭愧,光着上身,背上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。此典故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,请求责罚。
鸿鹄之志
陈涉感叹自己贫穷时无法理解富人的志向,说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”。此典故用来比喻胸怀远大志向。
毛遂自荐
毛遂在楚国平原君门下,主动要求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求援,并在楚国会议上自荐,成功说服楚王派兵救赵国。此典故用来比喻自告奋勇,自己推荐自己。
破釜沉舟
项羽在巨鹿之战中,为了激励士兵决一死战,破釜沉舟,烧掉所有船只和房屋,只带三天的粮食。最终大败秦军。此典故用来形容下定决心,不留退路。
韦编三绝
孔子多次翻阅《周易》,导致穿竹简的绳子多次断开。此典故用来形容勤奋学习。
卧薪尝胆
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,为了记住耻辱,每天卧薪尝胆。最终成功复仇,消灭吴国。此典故用来形容刻苦自励,发愤图强。
荆轲刺秦
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,携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,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。虽然刺杀未成功,但荆轲的英勇行为被后人传颂。
一言九鼎
毛遂在楚国会议上,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气势,使楚王最终决定派兵救赵国。此典故用来形容言辞的威力。
约法三章
刘邦进入关中后,为了安抚百姓,宣布只实行三条法律:杀人者死,伤人及盗抵罪。此典故用来形容简明扼要的治理方针。
纸上谈兵
赵括虽然熟读兵法,但缺乏实战经验,在长平之战中导致赵国大败。此典故用来形容空谈理论而无实际作战能力。
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风貌,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教训,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学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