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考试好帮手-龙马教育网

学习考试好帮手-龙马教育网

收集中国法制史上有意思的故事典故?

59

中国法制史上有许多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典故,以下是其中一些:

太守断牛

于仲文在北周时期任安国太守时,有任、杜两家各失其牛。两家都声称自己的牛是丢失的牛,争论不休。于仲文令两家各驱牛至郡衙前,并放出要认领的牛,结果要认领的牛走入任家的牛群。他通过观察两家的反应,判断出任家的牛是真正的失牛,最终将牛断给任家,杜家服罪而去。

法当有常

狄仁杰在唐朝任大理丞时,一年之中断滞狱一万七千人,被誉为“平恕”。一次,武卫大将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,唐高宗怒欲杀之。狄仁杰奏称权罪不当死,指出法律应无常,不能因个人情绪而随意处刑。最终,高宗在狄仁杰的婉转劝说下,同意减轻权善才的刑罚。

不毁乡校

郑国的子产不毁乡校,认为乡校是民众议论政治的地方,有利于执政者了解民意。这一故事体现了子产的开明和对言论自由的尊重。

缇萦救父

汉文帝时,齐太仓令淳于意犯罪,其女儿缇萦上书文帝,请求用自己的自由换取父亲的生命。文帝被缇萦的孝心和勇气感动,最终赦免了淳于意,并废除了肉刑。

约法三章

刘邦进入咸阳后,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,提出“约法三章”:杀人者处死,伤人者抵罪,盗窃者判罪。这一政策赢得了民心,为汉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。

奉公守法

赵奢在征收田税时,因赵胜家不肯缴纳,依法杀了九个闹事的人。赵胜欲杀赵奢,赵奢却以法律和国家大局为重,劝赵胜遵守法律,最终赵胜被推荐给了赵惠文王,并得到了重用。

徙木立信

刘邦为了取信于民,下令将秦朝的宫廷重地及财宝物资府库予以保护或封存,并宣布废除秦朝的严刑苛法,提出“约法三章”。他还亲自将一根木头搬到南门,宣布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,最终成功取信于民。

苏章宴友

汉顺帝时,苏章在冀州刺史任上,查处了清河郡太守贪赃枉法的事情。他在宴会上与太守畅谈私情,第二天秉公办事,将太守罢官论罪,展现了公正无私的精神。

赵绰断案

隋朝初年,赵绰在审理一起使用劣币的案件时,坚持依法判处杖刑,即使隋文帝怒斥他,他也坚持维护法律,最终文帝赦免了他,并赐给他锦缎。

换舍止讼

宋初名臣张齐贤在处理一起分财不均的诉讼时,采用“换舍止讼”的方法,让两家交换住处,财产不动,最终使双方满意,平息了诉讼。

这些故事典故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法治的智慧和精神,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法律治理和道德伦理的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