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羽”字的典故,有以下几个:
燕燕于飞
出自《诗经·国风·邶风》:“婴婴于蜚(飞),差池其羽。之子于归,袁(远)送于野。瞻望弗及,汲(泣)沸(涕)如雨。”
意思是燕子飞翔天上,参差舒展翅膀。妹子今日远嫁,相送郊野路旁。瞻望不见人影,泪流纷如雨降。
养由基射兕
出自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养由基射兕中石,矢乃饮羽。”
意思是养由基射中兕牛,箭深入石中,箭尾的羽毛都饮入了石头的粉末。
羽翼已成
出自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彼四人辅之,羽翼已成,难动矣。”
意思是那四个人辅佐他,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力量,难以动摇。
羽颉出使
郑穆公之曾孙,春秋时期晋国大夫,羽氏鼻祖之一。他提出与晋、楚结盟的建议,并在郑国内乱中协助良霄,最终逃亡到晋国,被封为大夫。
羽山
位于江苏连云港境内,是江苏连云港境内最早有文字记录的一座神山。传说中的羽山,也是鲧被流放诛杀、升天的地方。
羽舞
出自《周礼·地官·舞师》:“教羽舞,师而舞四方之祭祀。”
意思是教习使用羽毛的舞蹈,用于四方祭祀。
箭翎
箭杆尾部装上羽毛,用以保持方向和平衡,这也是“羽”字的另一重要用途。
这些典故不仅展示了“羽”字在古汉语中的多样含义,还反映了古人对鸟类的崇拜以及其在文化、宗教和军事中的重要作用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