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耻下问的成语故事发展情节如下:
孔圉的谦虚好学
人物:卫国大夫孔圉,聪明好学,为人谦虚。
行为:孔圉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时,不耻下问,向自己府上的小吏请教,即使对方地位不高,也能虚心接受其见解和建议。
子贡的质疑
人物:孔子的学生子贡,也是卫国人。
行为:子贡对孔圉获得“文”的谥号表示不服,认为孔圉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光彩,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孔圉可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。
孔子的解释
内容:孔子解释说,孔圉之所以被称为“文”,是因为他聪敏又勤学,不因向地位低或学问差的人请教而感到耻辱。这种精神正是“文”字所代表的含义。
成语的流传
来源:孔子的话被记录下来,并逐渐演变成了成语“不耻下问”,用来形容虚心求教,不以向地位低或学问差的人请教为耻。
通过这个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谦虚好学和开放的学习态度,以及他对于知识的无私追求,这些品质被后人尊称为“文”,并形成了“不耻下问”这一成语,激励人们不断学习和进步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