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。最初“祭月节”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这天,后来才调至夏历(农历)八月十五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。
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:
嫦娥奔月:
相传,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,飞到月宫。后羿为了与嫦娥团聚,便在月圆之夜用面粉作丸,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,并连续呼唤嫦娥的名字。翌日,嫦娥果由月中飞来,夫妻重圆。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,也是由此形成。
吴刚伐桂:
传说月中有桂树,吴刚因学仙有过被谪到月亮,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——月桂。桂树高达五百丈,随砍即合,炎帝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。
祭月:
古代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,即祭拜月神。到了周代,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,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。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。在月下,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,红烛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。
与月亮有关的古诗:
1. 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——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2. 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——李白《静夜思》
3. 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”——张继《枫桥夜泊》
4. 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——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
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你完成一份精美的中秋节手抄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