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学生德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思想政治目标
热爱社会主义祖国,热爱中国共产党,了解党的基本路线,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,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,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,相信科学,反对迷信及陈规陋习。
道德行为目标
自觉遵守《中学生守则》及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》,关注获取资料,电子版可编辑。
养成良好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,如诚实守信、积极进取、自立自强、坚毅勇敢等。
心理品质目标
热爱生命,自尊自信,乐观向上,意志坚强。
亲近自然,爱护环境,勤俭节约,珍惜资源。
孝敬父母,尊重他人,乐于助人,诚实守信。
公民意识与法律意识
逐步形成公民意识、法律意识、科学意识以及诚实正直、积极进取、自立自强、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。
尊重规则、尊重权利、尊重法律,追求公正。
社会参与与责任
热爱劳动,注重实践,热爱科学,勇于创新。
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、体育、科技活动。
关心他人,尊重爱护,帮助他人,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,爱护集体荣誉。
环保与卫生
树立环保意识,能主动参与劳动,勤俭节约,不攀比。
学龄学生要讲究卫生,注意个人仪表,做一个讲卫生的整齐的学生。
人生观与世界观
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、世界观,并不断提高社会觉悟。
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坚持社会主义道路,坚持党的领导,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,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。
这些德育目标旨在帮助中学生在思想、政治、道德、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,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。建议学校和社会在实施德育时,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,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,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