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植物中的硒具有以下特点:
存在形式
动物:动物体内的硒主要是硒代半胱氨酸的衍生物。
植物:植物体内的硒主要是硒代蛋氨酸的衍生物,包括硒代脱氧核糖核苷和硒含量较高的蛋白质,例如硒蛋白酶、硒代谷氨酸和硒甲蛋白等。
吸收与代谢
动物:动物通过食物摄取硒,并能在体内进行高效的吸收和代谢。活性硒可以与人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结合,并通过代谢通道如汗液、呼吸、排泄等排出体外,从而起到保护作用。
植物: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硒元素,不同植物的硒摄取能力有差异,一些植物具有富集硒的特性。植物体内的硒主要以有机硒的形式存在,如硒甲脚氨酸和硒代胱氨酸,这些有机硒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。
生物活性
动物:活性硒在生物体内具有高度的生物活性,尤其在抗氧化、免疫增强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。
植物:植物硒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中,通过食物链的逐级放大现象,会导致硒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富集,这是植物硒的一个显着特征。
毒性
动物:适量的硒对人体有益,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硒中毒。
植物:过量摄入硒元素也可能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,因此需要适度摄入,确保人体所需的日常需求。
应用
动物:在动物饲养中,可以通过合理添加硒元素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,提高其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。
植物:在农业生产中,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来提高植物对硒的吸收和利用,从而生产出富含硒的农产品,如富硒大米、富硒茶叶等。
总结:
动植物中的硒在存在形式、吸收与代谢、生物活性、毒性及应用方面均有显著的不同。动物主要摄取硒代半胱氨酸衍生物,并通过代谢排出体外;植物则主要摄取硒代蛋氨酸衍生物,并通过食物链富集。两者在生物体内的活性形式也有所不同,动物活性硒主要用于抗氧化和免疫增强,而植物硒则主要通过食物链传递。在实际应用中,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合理控制硒的摄入量,以确保安全和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