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俗世奇人》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,书中讲述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,每个故事都描绘了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奇人。以下是一些摘抄和评价:
好词好句
人生如客旅,生活在俗世,都是平常人。这本《俗世奇人》:人物无奇不有;内容宽广地道;语言功底深厚。吸引我一下子读完了它。
南门外那些水坑,哪个坑里有嘛鱼,哪个坑里的鱼大小,哪个坑的鱼有多少条,他心里全一清二楚。他能把坑里的鱼全钓绝了,但他也决不把任何一个坑里的鱼钓绝了。
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,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。
笑傲江湖忘红尘,一曲琴音远天涯五十开外。
手艺道上的人,捏泥人的“泥人张”排第一。而且,有第一,没第二,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。
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,居民五方杂处,性格迥然相异。然燕赵故地,血气刚烈;水咸土碱,风习强悍。
评价
《俗世奇人》以地道的“津腔”和“津味”介绍了旧天津的两位民间工匠和艺术,表现了他们高超的技术和艺术,也反映了旧天津人民的生存状态。
书中的人物被描写得绘声绘色,每个故事都很有趣,展现了旧天津人民的生存状态。
《俗世奇人》是冯骥才的作品,收录着18个经典的小故事,如苏七块、好嘴杨巴、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鳌等,这些故事里面的人物各有各的特长,让人们拍手叫好。
冯骥才的语言功底深厚,作品风格接近古典传奇色彩,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。
推荐理由
独特的人物塑造:书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技艺,如苏七块、刷子李、泥人张等,这些人物的故事既传奇又富有现实意义。
生动的语言风格:冯骥才的文字简洁有力,带有浓厚的天津方言色彩,使得作品既有地方特色,又具有广泛的可读性。
深刻的社会反映:通过这些奇人的故事,反映了清末民初天津卫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,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建议: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感兴趣,这本书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它不仅能让读者领略到旧天津的风土人情,还能感受到冯骥才深厚的文学功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