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论语》第十七篇主要记录了阳货与孔子的对话,以及孔子的一些观点和态度。以下是这一篇的部分注释:
阳货欲见孔子:
阳货想要见孔子,但孔子不愿意见他。
归孔子豚:
阳货于是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,以示友好。
孔子时其亡也:
孔子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访他。
遇诸涂:
孔子在半路上遇到了阳货。
怀其宝而迷其邦:
阳货问孔子,一个人如果藏起自己的本领,听任国家迷乱,这可以叫做仁吗?孔子回答“不可”。
好从事而亟失时:
阳货又问,一个人如果喜欢参与政事,但屡次错过机会,这可以叫做智吗?孔子回答“不可”。
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:
阳货说,时间一天天过去了,年岁是不等人的。孔子表示同意,并说“诺,吾将仕矣”,即他将要去担任官职。
这些对话反映了阳货对孔子的尊重和劝说,以及孔子对仁、智、时等概念的理解和态度。通过这些对话,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