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考试好帮手-龙马教育网

学习考试好帮手-龙马教育网

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砂的含泥量如何解读?

59

在解读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砂的含泥量时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
含泥量的定义 :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.08mm的粘土、淤泥及尘(细)屑的总含量。其中,尘屑包括粒径很小的细碎云母片、矿物质或非矿物渣滓,这些成分对混凝土没有危害或危害极小,可以加以利用。

含泥量限值

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水工混凝土,天然砂的含泥量不大于5%。

对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的水工混凝土,含泥量应不大于3%。

对于有抗冻、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,含泥量应不大于3%。

检测方法:

砂的含泥量一般采用《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》JGJ52中的方法进行测定。具体步骤包括:称取一定量的干砂,浸泡后淘洗,分离出小于0.075mm的颗粒,然后烘干、冷却、称重,计算含泥量。

影响:

含泥量的增加会导致混凝土的需水量和水泥用量增加,进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、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,同时增加干缩裂缝。

其他标准:

在《建设用砂》(GB/T14684-2022)中,对不同类别的砂含泥量有更为详细的规定:I类砂含泥量不得大于1.0%,II类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.0%,III类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.0%。

综上所述,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中砂的含泥量有明确的限值,并且有相应的检测方法。含泥量的控制对于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至关重要。建议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控制,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。